,

2024.11月/#舍我研究通訊 #書訊 #數位技術 #數位串流 #社群媒體 #大數據

#舍我研究通訊 #書訊 #數位技術 #數位串流 #社群媒體 #大數據 數位技術的發展,不只影響新聞產製的技術,…

min read

數位技術的發展,不只影響新聞產製的技術,同樣也影響如何分析受眾的偏好。同時藉由數位串流與社群媒體的分享等方法,取得大量的數據,得以更進一步地理解受眾的取向,進而回頭影響內容的產製。本週選取的書籍,就是與這方面發展相關的研究成果。

①Computational Analysis of Storylines: Making Sense of Events.

故事情節的運算分析:讓事件有意義

https://a.co/d/30f8sOP

 

本書探討如何處理當今大量的新聞流,並提供多向度、多模式和分散式方法(如自動化深度學習)來捕捉「故事」中涉及的事件和敘事結構。對事件提取、時間和因果關係及故事情節的是當前最新的技術。本書旨在建立一個具有共同術語和研究議程的新的多學科研究社區。

②Metrics at Work: Journalism and the Contested Meaning of Algorithms.

運作中的指標:新聞業和爭議性的演算法

https://a.co/d/i2JwLrR 

         

當新聞轉移到網路上時,記者透過檢視網路流量和演算法了解到受眾真正喜歡的是什麼。這些指標是否改變記者的工作和專業身分?在本書作者記錄下記者如何以點擊率的形式處理受眾數據,並分析點擊誘餌新聞如何跨越國界傳播。作者在美國與法國的網路新聞編輯室進行了四年的實地考察,包括對記者的一百多次採訪,揭示了所研究的媒體集團之間的許多相似之處。但作者也揭示美國和法國記者如何理解受眾分析以及這些差異如何影響不同國家的新聞製作。

③Better Living through TV: Contemporary TV and Moral Identity Formation.

透過電視讓生活更好:當代電視和道德認同的形成。

https://a.co/d/fRBMAtB

       

看電視不一定是被動的活動,或僅僅為了娛樂目的。電視可以成為重要的身分認同工作和道德反思的場所。觀眾可以透過思考他們觀看的節目中隱含和明確的道德訊息來了解自己、什麼對他們重要以及如何與他人相處。本書分析如何從電視黃金時的電視節目中識別道德價值的可能性。

(以上文字由黃順星研究員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