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人訪問記】國學專家馬裕藻

他在北大任職已經整二十年了 光緒廿六年南方的(國會)他也是其中一份子 我國的學校教育,雖然有了幾十年的歷史,但…

min read

他在北大任職已經整二十年了
光緒廿六年南方的(國會)他也是其中一份子

我國的學校教育,雖然有了幾十年的歷史,但是無論是高初等教育,都是感到缺乏教授人材,所有的教員,不是所教非所學,便是一知半解,即或有一個比較良好的教員,各學校爭相聘請,結果弄得一人身兼數職,不能有充分研究的時間,而減少教育的效率。

我現在所介紹的馬裕藻,他幼年對於國學,有過勤苦的攻讀,青年復從師章太炎研究文學聲韻等學,同時更在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研習教育,回國後即在各校教授國學,民國十年起擔任北京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主任,加當教授的時間,他在北京大學任職已經整整二十年了。這樣悠久的時間,固然是求之不易,就是他的學識對於他所擔任職務的適合,恐怕也是我國目前學校,難得的人材。我在一個狂風怒號,塵沙飛揚的時光,去訪問馬氏,他病後的容態,披上塵沙,越發顯得瘦弱,雖然他不過是五十幾歲的人。

僕人端上茶煙後,我們便開始了談話。首先我問他自己的經歷,他說他是浙江鄞縣人,現在五十八歲,是光緒四年生在江蘇,他的父親馬海曙公,在江蘇蘇州做過縣知事,當時有循吏之稱,所以現在蘇州人還記得他。馬氏有兄弟九人,他行第二。長兄和他異母比他大二十歲。其餘都是同母的兄弟,現在生存的,除了馬氏以外,還有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燕京大學教授馬季明,及馬太玄。最近北大逝世的教授馬廉也是他的弟弟。馬氏十七歲便結婚,長子馬巽伯,現在三十三歲,曾經在浙江辦了一個自治專修學校,北京大學高材生馬珏女士,是他的長女公子,雖然馬氏告訴我,說他中年的時候,受了很多的苦楚,但是我覺得他的家庭,是很美滿的了。
馬氏幼年讀書的時候,八股制度尚未廢除,自然他是要學做八股文章的,可是他得人指導研究說文,因此他對於文字學便發生了興趣,同時又因為個人私事的關係,所以並沒有正式的功名。戊戌年八股廢除時候,馬氏受了康梁變法維新的影響,便拋棄了研究舊學問的心情,而入學堂。其時馬氏二十一歲,那時羅振玉,葉瀚等在上海提倡讀日文,並且聯合辦了兩個日文學校,他因為年歲的關係,就在這個學校求學,同時他還同一般朋友,活動維新的事業。
到光緒二十六年庚子,馬氏已經有二十三歲,南方的名士,組織一個《國會》。這是一個做愛國維新運動的團體,馬氏也是其中的一份子,此外嚴復,唐才常,章太炎等,皆是這個團體的主要人物,容閔任會長,那時聯軍破北京,兩廣總督李鴻章赴京議和,路過上海(國會)便有人勸他獨立,自然是沒有發生效果。章太炎有一次在開會的時候,與人辯論。非常不滿意,便把辮子剪了。同時有一次開會,忽然不見唐才常,等到他們知道他在漢口的時候,唐已經殉難了。(國會)只經過兩三個月的生命,便在無形中消滅了。
更多詳細內容請詳見「舍我先生報業數位典藏資料庫」:https://newsmeta.sh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