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機械科教授從民二直到現在
王今年五十四歲江蘇吳縣人
我國留英學生中他也是最早的一個
我國自門戶開放以後,西洋文明輸入,使著這個古老的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動,極力的吸收同幕仿西洋的物質文明,而社會經過這樣的突變以後,手工業的勢力,整個的沒落了,另有一種新的工業侵入,這自然是機械工業,固然這是社會進化的必然趨勢,可是我們國家,並沒有製造或者管理的人材同組織,仍須仰仗外人的力量。例如鐵道及衣食住最需要的物品,或是由外人製造的,或者由外國輸入的,造成浮面進化的畸形狀態,而形成國家本身的危機。輓近國人覺得輓此危瀾,非得自身努力不可,所以紛紛留學歐美各國,勤習各種應用科學。
現在所介紹的王季緒。他是覺悟份子最早的人,因為他的父親是甲午時代在北平政界服務,他自小就受了那些深刻的刺激,所以在清末的時候,便得了一個機會到英國學習機械及土木工程,數年苦攻,博得外人的稱贊,回國後,因為時事的紛紜,不能發展所學,只得從事於工業教育,從民國二年到現在,就在北大,平工學院,北洋工學院等校院擔任機械科教授,並且在十九年以前,擔任平大工學院的機械科主任,他不但教導他的學生潛心研究科學,而且還使著他的子侄,也研習科學。所以他說:「人家的科學,不能救我們的國家,必須要自己的科學」。我們應當相信他這兩句經驗話。
我在春光綺麗的時候去訪問他,王氏正陪著朋友在那裡談話,他離開了他的朋友,很客氣的招呼著我們。那天他穿著一件灰布袍子,蓬蓬的頭髮,罩著備受辛勤的面目,使著我不得不欽佩他的精神。因為要照像的關係,我到他的書房去了一下,那裡除開成箱滿櫥的科學書籍外,兩個書桌上,還零散著實驗的工具,這是他的書房內,獨有的特色,在我所看見過的書房。王氏雖然在北平的時間也很長,但是他的北平話說得還不十分流利。他用著帶有江浙的口音,告訴我他的經驗。
王氏今年五十四歲,光緒九年生在江蘇原籍,因為他的父親在北平政界服務,所以當他三歲的時候,便被家人帶到北方來。我們可以想像得到的,那時他的家庭,對於訓育子弟,是看得十分重要的。可是甲午戰爭以後,他父親因為受了相當的刺激,沒有一年的工夫,便棄世長逝,這當然在他家庭內,發生了很大的變動,所以在他十四歲的時候,又全家回到南方原籍去了,到他十七歲的時候,他因為求學的關係,才又到北方來。王氏開始讀書認字,是在四五歲的時候 ,那時還沒有學堂,所以由家中請人教給他認讀,直到他十四歲的時候 ,在蘇州蘇學會小學堂讀書,第二次到北平的時候 ,又考取同文館讀了一年半的書,光緒二十六年,再度回到南方時,在上海中西書院,同法文書院,讀了三四年書,使他對於各種基本學科,得了一個相當的基礎。
更多詳細內容請詳見「舍我先生報業數位典藏資料庫」:https://newsmeta.shu.edu.tw/